Blogtrottr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健康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健康頭條新聞的相關分析與意見。 
Free Bestselling eBooks

Free national bestsellers for your eReader - Fiction, Nonfiction & more! Join 1.5 million book lovers now. Sign-up in under 10 seconds to get the free daily email.
From our sponsors
移植子宮產子 醫界:風險大
Oct 4th 2014, 10:57

中央社 –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4日電)瑞典1名婦女寫下移植子宮成功生子的首例。台灣醫界認為,這是克服排斥問題揭開生殖醫學科技新頁,但為了傳宗接代,母子要冒的風險太大。

綜合外電報導「刺胳針」刊登的研究,瑞典1名36歲先天無子宮的婦女,接受61歲停經友人捐贈子宮1年多後,以人工生殖及剖腹生產,生下近1800克的親生兒子,期間服用3種免疫抑制劑,歷經3次器官排斥反應,其中1次在孕期,產前並曾發生妊娠毒血症。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任陳思原說,以前曾有雙胞胎姊妹捐贈子宮懷孕生子的案例,同卵雙胞胎捐贈器官不會排斥,這個案例卻是無血緣者的捐贈子宮,值得關切的是「如何克服器官排斥問題」,他必須看過研究全文,才能深入評論。

陳思原認為,這個案例還有倫理道德的爭議,器官移植的目的向來是延續生命,現在植入別人捐贈的子宮卻是為了創造新生命,讓孩子從娘胎就接觸這麼多抗排斥藥物,「這樣好嗎?」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閔照指出,醫學進步是可以期待的;不過,移植子宮的目的是孕育胎兒而非維生延命,他很擔心這個案例會讓無子宮婦女過度期待,以為母親或姊妹捐贈子宮就能圓夢,冒著感染、器官排斥的風險,這可不值得。

婦產科醫界估計,台灣大概有7000名育齡婦女因先天缺陷、後天因病切除等因素而沒有子宮。陳思原和黃閔照都說,對於這群生育弱勢的婦女,如果能獲得政府開放代理孕母,將會比移植子宮更安全。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國泰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指出,顯微重建技術把移植的子宮血管接好,並不困難;然而,因為無子宮的形態有很多種,每個人的卵巢功能也不相同,還要克服排斥問題,瑞典這個案例提供了新想法,卻不代表每一個無子宮婦女都能藉此恢復生育能力。1031004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lianug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